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培训课程 红色讲堂 红色文创 苏区人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研究院简介
研究院证书
师资力量
基地展示
苏区教学点

崇义县

浏览:次  更新:2020-07-07


邓子恢早期革命活动遗址


            邓子恢早期革命活动遗址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杰坝乡原杰坝圩。

           邓子恢(1896-1972),又名绍箕,福建龙岩新罗区人。1918年冬,邓子恢从家乡福建龙岩来到崇义县杰坝圩其堂兄开设的“庆昌和”商店里当店员。五四运动后,他利用商店向有革命意识的知识青年传阅进步书报,宣传革命思想。1925年,他返回福建龙岩县筹建国民党地方组,同年底,邓子恢因堂兄病故,重返崇义杰坝,主持“庆昌和”店。回到杰坝后,又在过埠、长潭一帯他过去结识的知识分子中秘密发展了一批国民党员,成立了杰坝区党部,任区党部常务委员。1926年12月,经中共崇义县支部书记陈赞雍介绍邓子恢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崇义县第二个共产党员。此后,他与陈赞雍一起在杰坝地区开始筹建农民协会、店员工会、商民协会等组织。1927年5月1日,在陈赞雍、邓子恢的率领下,由城郊各区乡农民协会、城里的店员エ会、各手工业工会组成的3000名群众,浩浩荡荡冲入县衙门,举行“五一暴动”


image.png

邓子恢早期革命活动遗址一一崇义县杰坝乡原杰坝圩


          将反动县长蔡舒逮捕监禁。5月2日,崇义县城沉浸在胜利的喜庆之中。中共崇义支部组织召开了各界民众会议,推举十几位代表组成崇义县临时行政委员会,陈赞雍被推为主任,邓子恢等任委员。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后,立即宣布取代县政府,行使革命权力,并发出了一道道通告和命令,整伤纲纪,安定民心。同时,宣布取消石灰捐和其他苛捐杂税,实行“二五"”滅租;指示各乡成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在全国革命潮流急剧低落的严重形势下,崇义县的局部胜利,显然是准以持久的。10天后,崇义的形势急转直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陈赞雍、邓子恢等一批崇义县主要革命领导人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邓子恢化装后秘密乘船东下,离开杰坝返回福建龙岩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成为龙岩地区革命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邓子恢曾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早期革命活动遗址原为杰坝圩上的“庆昌和”店。1957年建设陡水电站时,“庆昌和”店被水淹没,现只留下部分建筑基础。


南昌起义部队上堡整训


           南昌起义部队上堡整训旧址位于赣州市崇义县上堡乡上堡村。

          1927年11月上旬,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在大余整编后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纵队部及主力600余人从大余县城进入崇义上堡进行军事整训,史称“上堡整训”。纵队部设在上堡街万和堂,部队分驻在横街、下街、黄土坳、水北、莲塘湾等坝圩地。张子清、伍中豪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500余人,也和起义部队一起参

批国加了整训。上堡整训首先是整顿纪律,规定募款和民缴获的物资要全部归公,同时还联系实际对士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是进行新的军事训练,改革民传统的战略战术,即从打大仗转変为打小仗,从打硬仗转变为有把握的仗就打,没有把握的仗就不打,


image.png

上堡朱德、陈毅旧居一崇义县上堡乡上堡村万和堂


         开始向游击战争的方向转変,期间,每隔一两天就要上一次大课,小课则天天上。三是初步尝试武装斗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整训期间,起义军赶走了盘場在上堡、文英、古亭一帯山区的土匪何其朗部收缴了地主武装。与生防』东留关、湖南汝城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取得了联系,决定同其合作,以便使部队得到补充和休整。得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已经上井冈山,派毛泽罩前往联系。通过整训,部队提高了军政素质,増强了战斗力,官兵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1月下句,起义部队离开崇义,向湘南进军。“上堡整训”是著名的“赣南四整”之一,上堡被誉为“军旗不倒的地方”。“上堡整训”对于确立红军初创时期的建军原则,并逐步形成红军的主要战略战术一一游击战,有着重大影响,在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image.png

上堡整训水北军营旧址--崇义县上堡乡上堡村李氏宗祠


 上堡整训旧址包括上堡朱德、陈毅旧居一一万和堂(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纵队部旧址)、水北军营旧址一李氏宗祠、黄土坳军营旧址一肖屋司马第、莲塘湾军营旧址一一吴氏宗祠、军事练兵场旧址一一柳树坝等朱德、陈毅旧居又名万和堂,土木结构,坐东朝西,上下两层共有30个房间,建筑面积208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因圩镇建设需要多数已拆毁,改変了原貌。2009年5月,崇义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上堡整训黄土垇军营旧址---崇义县上堡乡上堡村肖屋司马第


           水北军营旧址系李民家,包括和乐、五福六队从大以及1处李氏民居,共4栋,均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均训,崇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计1680平方米,其中李氏宗洞组乡可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坐东北朝西南、悬山顶特别支进二天井,面阔3间1265米,进深3930米,占地面积505平方米,宗祠前面余坪竖有四根旗杆石,门楼大门为花岗石门框,门额石浮雕“冰壶秋月”四个大字、石县特镌刻吉祥花纹图案,祠墙用坚实的麻条石和厚重的青砖成:和乐堂一进四厅三天井;六顺堂一进三厅二天井。水军营旧址一一崇义县上堡乡北军营桐堂群现已修缮如故,再现当年之气派。2009年5月,被列为崇义县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上堡整训莲塘湾军营旧址---崇义县上堡乡上堡村吴氏宗祠


         黄土坳军营旧址为肖氏祠堂,又名司马第,砖土木混合结构、坐北朝南,建筑面积729平方米。莲塘湾军营旧址系吴氏宗祠,砖土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108平方米军事练兵场旧址又名柳树坝、原为水稻田、占地面积约30009方米,现在原址上新建了移民安置点。上堡整训旧址群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史和军队发展史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革命文物价值。2006年9上堡整训军事练兵场旧址月,被列人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007年被列为崇义县党史革命保护单位和县爱国主义基地,2009年5月,被列为崇义县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上堡整训军事练兵场旧址---崇义县上堡乡上堡村柳树坝



中共崇义县执行委员会旧址


            中共崇义县执行委员会旧址位于赣州市崇义县丰州乡雁湖村新屋组周氏宗祠。

1927年11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部堂、五福六顺堂从从大余县进入崇义县境文英、古亭、上堡一带整训.崇义县地下共产党员陈必凯等即乘机恢复党的地面积组织活动,并于同年1月在长潭圩成立了中共崇义其中李氏宗祠特别支部。1928年3月,信丰暴动失败后,信丰农悬山顶,暴骨、共产党员曹景祥秘密转移来到崇义,化名廖达林,扮成小商贩,在古亭化民学校教师周流源的掩护下调查了解情况,并帮助崇义发展党组织做好农民暴动准备,不久,曹景祥又去信丰邀请信丰特支书记曾人超一道来崇义工作。曹景祥和曾人超首先发展周流源为中共党员。周流源入党后,按照曹景祥、曾人超的部署,立即开展党的组织发展工作。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共发展党员40名,建立了古亭、关田、聂都、文英、乐洞、过埠6个党支部。4月,中共崇义特支在古亭召开全县党员大会,曹景祥、曾人超传达了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和江西省委关于全省总暴动准备工作计划。按照赣南临时特委部署,大决定撤销崇义特支,成立中共崇义县执行委员会,选举周流源为执委书记,县执委机关设在方亭化民学校(即周氏宗祠)。1929年5月,因遭湘南土匪部队周文山、胡风璋等部的屠杀和搜捕,县委机关被破坏。1931年2月,县委机关迁至县境北部金坑圩刘书元号,5月下旬,和县苏维埃政府一起迁至过埠镇长庆村蛇形岗,1932年6月红军西路军主力撤离崇义后,国民党粤军余汉谋部对上犹和崇义苏区进行“清剿”。10月3日,中共崇义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及各区党政群机关由过埠蛇形岗转移到思顺、金坑交界处的大王洞红军后方医院。10月5日,国民党粤军占领大王洞。从此、崇义具委、县苏维埃政府被迫转人地下工作。


image.png

中共崇义县执行委员会旧址一一崇义县丰州乡雁湖村新屋组


           中共崇义县执行委员会旧址原为周氏宗祠,建于清成丰十一年(1861),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硬义县上堡乡山顶,二进二天井,面阔10.1米,进深35.9米,占地363平方米。前厅高深宽阔,后厅左右各有配房。大门花岗石门框,两边门墩上各置一抱鼓石,门楣上楷书“周氏宗祠”。2006年9月,被列入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录。2007年被列为崇义县党史革命史保护单位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列为崇义县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朱德召开党员和进步青年座谈会遗址


              毛泽东、朱德召开党员和进步青年座谈会遗址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横水镇北门沿江路张家祠堂。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从井冈山茨坪、小遭兵行洲出发,取道遂川县大汾、左安向赣南进军、1月18日到达崇义杰坝圩。19日下午4时进占崇义县城。当晚,毛泽东、朱德在县城张家祠堂,组织召开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县师资训练所部分党员和进步青年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朱敢夫、朱宗城北张家洞坦、廖远明、陈同清、朱迪夫、彭大洋、刘高普、李世林、陈世怀、曾子行、陈国民等20余人。会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讨论了组织群众、武装暴动、消灭敌人、建立革命政权等问题、鼓励青年们极投身革命事业毛泽东、朱德召开党员和进步青年座谈会遗址原为张家祠堂、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已倒塌。


image.png

毛泽东、朱德召开党员和进步青年座谈会遺址一一崇义县城北张家祠



中共崇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遗址


            中共崇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遗址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杰坝乡长潭村东山庵。

          1929年5月,因遭湘南土厘周文山、胡风璋等部的屠杀和搜捕,中共崇义县委一度停止活动。7月10日,赣南特委指派原中共赣县县委书记黄达到崇义巡视,指导恢复崇义县委,协助组织农民暴动。至10月底,全县恢复建立了13个支部,党员发展到90名,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2000人。为了加强对全县革命斗争的统一领导,决定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大会。11月26日,中共崇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长潭

image.png

中共崇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遺址一一崇义县杰坝乡长潭村东山庵


          东山庵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150余名分别来自上犹和崇义两县,其中,上的代表约占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一,崇义占三分之二。大会决定恢复中共崇义县执行委员会,隶属中共贛南特委,机关设在长东山庵。大会选举周泰侃为县委书记.并就建立和扩大党的组织、发展党团员、建立农民协会、组织武装暴动、开展宣传发动等工作作出了决议中共崇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遗址东山庵、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威丰年间遭兵燹,光绪初年重建,土木结构,悬山顶,一厅一天井,四扇6间,面三间三横、通长14米、纵深19米,占地面积247平方米。1957年建设陡水电站时,东山庵四周被水流没,“文革”时期被拆除、现只留下部分建筑基础。2018年,被列为崇义县党史革命史保护单位。



红四军军民大会遗址


          红四军军民大会遗址位于赣州市崇义县县城解放路东侧。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300余人从井网山茨坪、小行洲出发,向赣南进军,1月19日,到达崇义县城。为更广泛地发动群众,1月20日上午,红四军政治部在县城城隍庙背后的大終。坪里,召开了有数千人参加的军民大会。毛泽东、朱德和崇义县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到会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详细阐明了《红四军司令部布告》和《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号召工农群众组织起来,开展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红色政权。他还指着北面山上的一座古塔,形象地流、你们看那,上画小下面大、现在会三大数数很少,却压迫着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苦群众。我们讲革命,就是要把这座“塔”翻过来,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追和统治,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让劳苦群众当家作主人。会后,红军将没收来的土豪劣财物分给了贫苦群众。21日,红四军离开崇义,经铅厂、义安,向大余进军。红四军军民大会遗址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面积约9600平方米,现改建为县第三中学教学大楼。


image.png

红四军军民大会遗址一一崇义县县城解放路东侧



崇义县革命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崇义县革命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赣州市崇义县过埠镇长庆村蛇形岗组黄氏宗词

         1930年9月,红二十ニ军第一纵队游击崇义,驱逐了盘踞崇义的湘南土匪武装资(兴)汝(城)桂(东)警备团胡风璋部。10月,成立了崇义县第一个革命政权一一长潭区革命委员会。1931年2月,红七军从广东仁化进入崇义崇义县肃反委员崇义苏区扩大到县城附近及过埠、思员兼任委员,朱顺、金坑等地。为统一领导全县红色政权,成立了崇义县革命委员会,陈文盛些任主席(后为张文帮),机关驻县境北部金坑圩“刘书元号”,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赣南办事处,下辖长潭区和水石定、板角、园田、河梅、思顺等3个区果木、高坌、黄背、泮江、思顺、金坑、上時、新地、塔下、鱼梁、密溪、麟潭等16个乡革命委员会义县肃5月下句,县革命委员会和县委机关一起迁至过埠镇长庆村蛇形岗黄氏宗祠,7月底,崇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过埠蛇形岗召开,大会通过选举,正式组建了崇义县苏维埃政府,朱以农任主席(后为钟卿,)机关迁至过埠圩普育学校,隶属西苏维埃政府改选运动委员会,下辖长潭、过埠、思顺3个区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划属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从普育学校迁回过埠蛇形岗村黄屋,初辖长潭、过埠、思顺3个区苏维埃政府,1932年3月増辖长龙办事处和城区革命委员会。同年4月,红三军团进入崇义发展县境南部新苏区,又増辖麟潭、上堡两个区苏维埃政府和文英、关田、古亭3个乡革命委员会。1932年6月红军西路军主力撤离崇义后,国民党粵军余汉谋部对上(犹)崇(义)苏区进行“清剿”。10月3日中共崇义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及各区党政群机关由过埠蛇形岗转移到思顺、金坑交界处的大王洞红军后方医院。10月5日,国民党粵军占领大王洞。崇义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被迫转入地下工作,崇义苏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劣绅则财物崇义县革命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又名黄氏宗祠,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土木结构,悬山顶,三厅三天井,面三同三,通长25米、纵深16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2007年,被列为崇义县党史革命史保护单位。

image.png

崇义县革命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一一崇义县过长埠镇长庆村蛇形岗



崇义县肃反委员会旧址


              崇义县肃反委员会旧址分别位于赣州市崇义县金坑乡元田村黄氏宗祠和金坑圩李氏宗祠。

         1931年8月,崇义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根据中央及西河分委的指示,在全县开展大规模肃反运动。1931年12月成立了崇义县肃反委员会,由朱以农等7名县委委员兼任委员,朱以农任主任,机关初设过埠蛇形岗黄氏宗祠(与县苏维埃政府合驻),后移驻金坑元田黄屋及金坑圩李屋。县肃反委员会成立后・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就连朱以农本人也仅任职1个月就被诬为“AB团”骨干遭到拘捕,主任由钟永基接任。至1932年2月,在红色政权建立较早的长潭、过埠、思顺等3个区、13个乡均设置了肃反组织机构。

image.png

崇义县肃反委员会旧址---崇义县金坑乡元田村黄氏宗祠


       崇义县肃反委员会(元田)旧址又名黄氏宗祠,建于1903年,坐东北朝西南,土木结构,悬山顶,厅ー一天井,面阔三间二横,通长24米,纵深18米占地面积432平方米。2018年,被列为崇义县党史革命史保护单位。崇义县肃反委员会(金坑圩)旧址又名李氏宗祠建于清代,坐东朝西,土木结构、悬山顶,二厅二天井,面阔三间二横,通长12米,纵深30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2018年,被列为崇义县党史革命史保护单位。

image.png

崇义县肃反委员会旧址一一崇义县金坑乡金坑圩背李氏宗祠



红三军团(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三军团(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思顺村严坑组

     1932年3月中句.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口圩举行会议,决定以红五军团组成中路军,红三军团组成西路军分别作战,夹江而下,夺取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西路军以彭德怀为总指挥,滕代远为政委,总指挥部设在崇义县思顺乡思顺村严坑。西路军的主要任务是占领上犹、崇义,西进湘南桂东、汝城一帯发展根据地、扩大苏区,使之与中央苏区连成一片。4月22日至24日,红三车团在崇义文英与湘敌胡凤璋部激战、毙伤敌100多人,俘敌600多人,取得了文英大捷。其后又乘胜追击,于5月1日占领湖南汝城、震动了湘粤、赣三省的国民党反动武装。在何应钦策划下,湖南军阀何键急调第十五、六十三师日夜兼程向该急进;广东军阀陈济棠派第一、第二师及3个独立旅向汝城进犯;江西国民党军第四十三、第五十二亦向赣南猛动,发动所谓湘、粤、赣三省“会剿”。为避敌锋芒,争取主动,5月13日,红三军团撤出汝城,退回犹崇苏区。23日,红三军团总部转移至崇义思顺,并在大王洞建立了红军后方医院、子厂、枪炮修理厂等设施,28日,红三军团总部移驻上堡,伺机歼敌。红三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建于清代,坐东朝西,砖土木结构,悬山顶,面阔三间二横32米,进深21.5米,占地面积688平方米。2006年9月,被列为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2007年,被列为崇义县党史革命史保护单位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image.png

红三军团(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一一崇义县

思顺乡思顺村




文英战斗遗址


          文英战斗遗址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文英乡文英村虎头寨。

1932年3月底,西路军主力红三军团在总指挥彭德怀、政委滕代远的率领下,由赣州、万安之间的良口地区西渡赣江,进入上犹、崇义地区。4月17日,为打通湘两省的联系,西路军首长决定向湘赣边界地区推进。21日,红三军团先头部队到达崇义西部之潭。为扫清进军途中的障得,军团首长决定由红三师师长彭遨率主力一部,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奔袭文英。文英位于崇义西南部湘赣边界地区,是控制江西通往湘南的重要据点,早在1928年,湘军即在此修筑碉堡,驻兵防守,成为了湘南的保护屏障。红三军团西渡赣江后,湘南敌军又増兵500人枪,并由保安团第二营加固工事,严密防守。22日,彭遨师长指挥部队分4路将文英团团围住。敌军凭险固守,负隅顾抗。红军经过两天三夜连续战斗,打死打伤敌人100余人,俘敌600余人,活捉了胡部二营营长、少校临时指挥焦钊炎,缴获重机枪2挺,各种长短枪450余支,红军大获全胜。战后,在新区工作团协赣助下,红三军团在崇义、南康两县发展了一大块苏区。文英战斗遗址现仅存碉堡残迹与交叉纵横的战壕。2007年被列为崇义县党史革命史保护单位。


image.png

文英战斗遗址---崇义县文英乡文英村虎头寨



大王洞红军后方部和红军医院遗址


          大王洞红军后方总部和红军医院遗址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思顺圩东面5公里处的大王洞。

        大王洞地处思顺和金坑交界的深山老林中,外有绝壁相连的十万大山环抱,内有4个逶迤相连的山窝,两条羊肠小道通向思顺和金坑。文英战斗结束后,红三军团主力挺进粵北转战湘南。为了使伤病员得到较好治疗,保证部队战斗力,1932年4月24日,红三军团总指挥部彭德怀、縢代远、袁国平等领导在苏区干部和老农的同下,亲自察看了大王洞,当场决定在大王洞建立后方总部和红军医院。随后,彭德怀、滕代远、袁国平等军团领导带领红军干部、战土和思顺区苏维埃政府干部群众,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在大王洞的山窝里盖起茅草房50多幢,伤病员收容所3个、以及银行、粮食、供销等机关用房。同时建有红军医院3所,先后收治伤病员1200余人。后方总部设有政治处、军需处、军医处、军械处和经理处,附近设子弹厂、印刷厂、枪炮修理厂、被服厂等1932年6月,红军西路军主力奉中革军委命令,撤离崇义苏区,参加对国民党粤军作战。9月底,国民党粵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率部对上犹崇义苏区进行“清剿”。10月3日,中共崇义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及各区党政群机关由过埠蛇形岗转移到大王洞。中共崇义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崇义独立十二营在大王洞召开紧急会议,決定兵分三路誓死保卫大王洞。10月5日,粤军李振、彭霖生两团300多人由地主和叛徒带路分两路进攻大王洞。红军战土及地方武装用石头、枪托、长矛、刺刀与敌人展开肉博、激战七小时,因寡不敌众,大王洞被敌占领。医院所有茅房被敌烧豐,200多名重伤员被大火烧死,400多名轻伤病员被敌人俘去,大王洞后方总部,对繁荣苏区经济,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丰富根据地军民的物质生活及解决红军军需给养,作出过极大的贡献。红军医院为保障根据地军民身体健康,保证部队战斗力,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大王洞后方总部和红军医院所有茅草房均被当年的国民党军烧毁,仅剩下断壁残垣。2007年该遗址被列为崇义县党史革命史保护单位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王洞红军后方总部和红军医院遺址一一崇义县思顺圩东面5公里处



新四军驻思顺通讯站旧址


              新四军驻思顺通讯站旧址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思顺村牛形岭下组何屋。

          1937年10月,根据项英、陈毅与国民党当局达成的协议,赣粵边游击队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并在大余池江圩公园设立江西抗日义勇军池江办事处。1938年1月,原活动于崇义境内,由蔡会文、王赤领导的两支游击队,统由王赤领导,于1938年1月到达大余池江,编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游击队离开崇义时,留下了一批骨干和一个武装通讯班、在思顺牛形岭何屋设立新四军驻思顺通讯处,隶属中共赣南特委和新四军大余通讯站,负责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教亡运动。


image.png

新四军驻思顺通讯站旧址---崇义县思顺思顺乡村牛形岭下组


          2月,通讯处改为通讯站。5月21日,国民党崇义县政府下令取缔,思顺通讯站停止活动。新四军驻思顺通讯站旧址建于清代,坐东朝西,土木结构,悬山顶,面阔5间27米,进深11.6和米,占地面积313.2平方米。2006年9月,被列入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007年被列为崇义县党史革命史保护单位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列为崇义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赣粤湘边特委、赣粤湘边游击支队总部遗址


          中共赣粤湘边特委、赣粤湘边红军游击支队总部遗址位于赣州市崇义县上堡乡赤水村赤水仙庵。

       1935年春,项英、陈毅到达油山以后,敌人向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清剿”。为粉碎敌人的进攻,长岭会议后,红军游击队编成四个大队和若干小队,分散到赣粤边五个地区,即油山军要区、北山区、信康赣区、信南区、上(犹)崇(义)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为了扩大革命影响,牵制更多敌人,以减轻留在油山的项英、陈穀等中央分局领导的压力,支援赣粤边的游击斗争,1935年4月,赣南省军区司令员蔡会文根据长岭会议部署,率领300余人枪从赣粤边进入崇义县西部与湘南桂东县东部边境地区开辟游击新区。不久,赣粤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国兴也率领300余人、200余条枪,进入崇义县文英、古亭、关田、聂都一带开辟游击新区。他们先后与湘赣军区所属红军独立第四、第五团和红军独立第二十四师第七十ー、七十ニ团等4个团余部会合,组成赣粤湘边红军游击支队,蔡会文任支队长兼政委,游世雄任副政委,李国兴任政治部主任,罗荣任参谋长,总部设在崇义县上堡乡东边山赤水仙(崇义县与桂东县边境)。游击支队以东边山、西边山为中心,活动范围包括湘南、赣南、粤北广大地区。


image.png

中共赣粤湘边特委、赣粤湘边游击支队总部遺址一一崇义县上堡乡赤水村


           1935年5月初,察会文在赤水仙主持召开各游击队负责人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赣粵湘边特委,陈山任书记,方维夏任宣传部长,李国兴任组织部长,蔡会文、游世雄、张通、王赤等为特委委员;同时决定将游击支队分乡成8个大队,分赴崇义、上犹和湖南汝城、桂东、资兴、郴县以及广东始兴、何屋设南雄等地开展活动。赣粵湘边特委也设在赤水仙。会后,特委组织了8个工作团随部队行动,发动众,恢复党的活动,建立贫农团,开爬斗争。1935年冬,察会文率明湘边游支队直属队转移到上堡赤水仙山下的石坝子,领导崇义、上犹游击区的游击斗争。12月4日,国民党军副师长彭霖生率数百人間上堡,由于叛徒告密,察会文被停,壮烈牺性,年仅27岁。1936年及簧湘边特委与湘南特委合并后,競粤湘边区红军游击支队改受湘南特委领导。1937年9月,通过与胡南省汝城县国民党当局谈判,競粤湘边区红军游击支队改编为湘粤験边人民抗目义勇军第二支队,王赤任支队长,游世雄任政训员,全支队有300余人。同年12月28日・由桂东沙田开赴崇义县思顺和过带集中整编。1938年1月15日,开赴大余池江,与赣粵边红军游击队合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中共湘边特委、赣湘边游击支队总部遗址原为华峰仙(又称赤水仙)山顶的赤水仙庵。华路仙位于崇义县城西面75公里、上堡圩12公里的赤穴边缘,为赣湘两省的界山,以天水为界,东属江西崇义,西属湖南东,山势高峻,主峰海拔1755米。赤水仙庵现只留下残垣断壁。



毛泽东旧居



            毛泽东旧居分别位于赣州市崇义里铅厂镇义安村罗屋和长龙镇新溪村老街。

        1928年12月,国民党纠集湘赣两省25个团约两万余人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为了保存实力,争取主动,扩大革命力量,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从井网山茨坪、小行洲出发,向赣南进军,18日到达崇义杰坝圩,19日到达崇义县城,21日离开县城向大余方向开拔,途经铅厂于22日到达义安圩,当晚,毛泽东人住义安圩罗屋,23日天刚亮,从义安圩出发,离开崇义县境,前往攻打大余县城毛泽东的另一处旧居位于赣州市祟义厚忠长龙镇新溪村老街1934年10月I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将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及直属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叶剑英任司令员。

image.png

毛泽东旧居---崇义县铅厂镇义安村罗屋


          与主力红军组成的野战军一同行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编在第一野战纵队的中央队。18日晚,在于都县城谢家祠

,通过与湖参加由中共赣南省委召集的省、县、区三级支队,王赤部会议后,毛泽东带上警卫班路上了长征的路途,29日,毛泽东随红一军团由大余县思顺和过华杨梅经樟斗,到达崇义县长龙镇新溪圩,当队第晚,毛泽东入住在老街一间店房里。毛泽东(义安)旧居罗屋为土木建筑,青瓦盖顶,面宽三间12米,进深11米,歇东属江西山顶,占地面积132平方米。中间大斤,二侧为前、后二间正房,大厅后墙两边有门通往后天井,天井左右各有一面积相等的配房。1992年10月,被列为崇义县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新溪)旧居为新溪街店面,坐西北朝东南,土木结构,悬山顶,面宽3间14.米,进深176米,占地面积257平方米。


image.png

毛泽东旧居一一崇义县长龙镇新溪村



邓小平旧居


       邓小平旧居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杰坝乡长潭村新店组赖屋祠堂。

1931年2月12日邓小平、李明瑞率红七军第五十五团由湖南汝城进入崇义县境内,2月14日进占崇义县城并进行休整。期间,邓小平与驻长潭的红三十五军独立营取得了联系,并将红七军伤病员送去休养;与中共赣南行动委员会(后改称特委)负责人会面,得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已手1月在上海召开,王明掌握了中央领导权;主持召开了红七军前委会议,決定在崇义创建巩固的苏维埃政权,深人土地革命,加紧党的工作,整顿和扩大红军;为红七军举办的崇义、上犹地方干部训练班讲课,传授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共产主义ABC》等3月10日,邓小平前往上海,向党中央报告红七军的工作。期间,邓小平居住在杰


image.png

邓小平旧居一崇义县杰坝乡长潭村新店组



         坝乡长潭村新店组赖屋祠堂。红七军在长潭休整期间,以连营为单位分散游击,深入各村庄,访贫问苦,扎根串联,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发展了一批党员,恢复了地方党组织,组织起了农民协会和农民暴动队。在红七军帮助下,大江(麟潭)中下游地区,包括区、过埠、思顺、麟潭、金坑响起了惊天动地的革命春雷,各乡举行了农民武装暴动,成立了崇义县革命委员会,建立了红色政权,开辟了革命根据地,促进了崇义苏区革命的发展。红七军体整后,恢复了元气、部队兵员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有力地支援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邓小平旧居原为赖屋祠堂,始建于1805年,坐南朝北,土木结构,4进4厅4天井,面阔8间37米,进深15米,占地55平方米。1932年6月被国民党粤军烧毁,1962年重建。2009年5月,被列为崇义县文物保护单位。



彭德怀旧居


           彭德怀旧居分别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思顺村牛形岭下组何屋和上堡乡上堡村水北组李氏宗祠.

         1932年4月下句,在湘粤镜三省国民究军大举“会”下,为避敌锋芒,争取主动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三军团由湖南汝城转移

至崇义思顺,彭德怀入住思顺村牛形岭下何屋。期间,彭德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带领红军指战员和苏区干部群众在思顺、金坑交界处的大王洞建立了红军医院和后方总部,后方总部设政治处、军需处、军医处、军械处和经理处,并建有子弹厂、印刷厂、枪炮修理厂、被服厂等设施,对繁荣苏区经济,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丰富根据地军民的物质生活及解决红军军需给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彭徳怀的另一处旧居位于崇义县上堡乡上堡村水北组李氏宗祠长

       1932年5月中旬,红三军团主力由湘南退回崇义苏区。5月下旬,国民党粤军由扬眉、聂都,湘军由汝城、桂东同时进攻祟义苏区。红三军团总指挥部为了应付日益紧张的形势,随即调整部署,令第


image.png

彭徳怀旧居一一崇义县思顺乡思顺村牛形岭下何屋


        五军军部駐上堡,第一师主力驻上犹鹅形,第二师驻丰州,第三师驻正源、小水坳。令第七军军部驻麟潭,五十六团駐古亭,五十八团驻关田,二十师二十团布防过埠,五十九师布防杰坝,军团总指挥部进驻思顺。以上各部限5月21日以前移驻完毕。各部队加紧训练,组织群众做好战斗准备。28日,红三军团总部由思顺移至上堡,彭德怀入住上堡李氏宗祠五福堂。29日清晨,彭德怀率红五军第一、二、三师及警卫团向集龙之敌反击,崇义地方武装全力以赴配合作战,血战至下年5时左右,敌人两个团伤亡殆尽。月底,红三军团驻守上堡、思顺、金坑、杰坝一线,总部再次移驻思顺。


image.png

彭德怀旧居---崇义县上堡乡上堡村水北组李氏宗祠


         彭德怀(思顺)旧居又名何屋,建于清代,坐东朝西,土木结构,悬山顶,防火山墙式门楼,面阔50.6米,进深17.6米,占地面积890.56平方米。旧居内现陈列有彭德怀同志当年住过的床,使用过的茶壶、砚台、笔架、马灯、纺车等日常用品。厅中墙壁上写有“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国民党十大罪状”等标语,前面围墙上还保留着当时用于观察敌情进行防卫的枪眼。2006年9月,列入了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007年,被列为崇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列为崇义县文物保护单位。

        彭德怀(上堡)旧居为李氏宗祠,又名五福堂,建于清康熙年间,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硬山顶,面阔三间5.98米,进深10.13米,占地面积278.74平方米,建筑面积507.2平方米。2006年9月,被列为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2007年,被列为崇义县党史革命史保护单位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尔琢烈土陵园


           王尔琢烈土陵园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思顺村虎形岭山顶。

       王尔琢(1903-1928),湖南石门县人,1924年考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学生队分队长,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与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十六团党代表。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参谋长。同年8月,率该团重机枪连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广东后,率部参加三河坝斗。后随朱德、陈毅等转战闽粤赣湘边,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1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率部在井网山会师后,任红四军参谋长兼第二十八团团长。曾先后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为保和发展井网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image.png

王尔琢烈士墓(修缮前)ー一崇义县思顺乡思顺村虎形队


           1928年湘赣边界“八月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一部前往湘南迎回红军大。红军大队在返回井网山途中,二十八团第二营营长袁崇全叛变,红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在崇义县思顺圩追击叛徒时,不幸牺牲,年仅25岁。同时牺牲的还有一位红军连长和一位红军战士。三位烈土遗体合葬于思顺圩背虎形岭。1970年1月,崇义县革命委员会在思顺圩街虎形岭原址重修烈士墓。1983年近至原址右上例山顶、并用大青石塑制筮,墓前竖有确、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克题名“王尔琢烈土2007年,对烈士墓进行了全面修缮和扩建,并正式命名为“王尔琢烈士陵园”,由原中顾委委员、昆明军区政委、崇义籍将军谢振华亲笔题名。     

image.png

王尔琢烈士墓(修缮后)崇义县思顺乡思顺村虎形岭


        王尔琢烈士陵园内建有墓棺、碑墙、花带,占地4.1亩。烈士墓坐南朝北,花岗石结构。正面碑高3.78米竖刻“王尔琢烈土之墓肖克题”。碑座长2米,宽0.6米,高1.4米,楷书横刻王尔琢烈士简介。后接石棺,棺长2.02米,宽1米,高095米。墓后墙镶嵌王尔琢烈土遗像及生平事迹简介碑刻。1987年3月,被列为江西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2年10月,被列为崇义县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列为崇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12月,被列为赣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瓦窑潭革命烈上纪念塔


              瓦窑潭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杰坝乡黄沙村庙组。

         1927年12月,中共崇义特别支部干事会在杰坝长潭圩成立,在党的领导下,崇义革命从此逐步走向高潮。1928年4月,撤销崇义特支,成中共崇义县执行委员会。1929年1月26日,中共崇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杰坝长潭东山庵召开。1930年5月5日晚上,中共崇义县委组织领导了茶滩、长潭暴动,成立了崇义县暴动队。5月底,崇义县反动当局勾结汝城警备团团长胡风璋对县暴动队进行镇压,30多名暴动队员惨遭杀害。6月,成立崇义县游击队,古达培任队长,周炎任政委。


image.png

瓦密潭革命烈士纪念塔一一崇义县杰坝乡黄沙村庙坳组


          10月,成立了崇义第一个革命政权-长潭区革命委员会,下辖茶滩、杰坝、长潭等6个乡革委会,这是崇义县最早建立的苏维埃区域,占全县面积八分之一的崇义北区,基本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为纪念这一时期牺性的陈延俊等105名杰坝籍革命烈士,崇义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在杰坝老圩背采芹岭修建了瓦窑潭革命烈土纪念塔。瓦窑潭革命烈士纪念搭始建于杰坝乡杰坝老圩背采芹岭,后因建设陡水电站,于1976年迁至黄沙村庙坳组。纪念塔坐西朝东,由青砖、灰浆构筑,四边形,塔高17米,其基座边长3.3米,


image.png

瓦窑潭革命烈士纪念塔内“杰坝采芹碑”一一崇义县杰坝乡黄沙村庙坳组


      塔体由下而上内收,正面惜体灰雕“革命烈土永垂不朽”,背面楷体灰雕“革命烈士纪念”。基座四块青石镌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105名杰坝籍烈土姓名。2015年,县委、县政府对纪念塔再次进行了修缮,并在纪念塔左后方修筑了“杰坝采芹碑”,上刻105名杰坝籍烈士名单。1988年2月、被列为崇义县重点烈土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2年10月,被列为崇义县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列为崇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12月,被列为赣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密革命烈士纪念塔


            大密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横水镇大密村东北处的山坡上。

         1930年5月初,中共崇义县委在长潭朱家祠召开会议,决定5月5日茶滩、长潭同时暴动。5月5日晚,中共茶滩支部组织共产党员以及农协会会员共180余人暴动,抓获了土豪周天棋。5月8日,中共崇义县委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崇义县暴动大队成立。5月底,崇义县地方当局勾结汝城警备团团长胡风璋,出兵镇压农民暴动,30多名暴动队员惨遭杀害。暴动大队退至茶滩的磨刀坑,中队长古达培当机立断,带领剩下的20多个队员上山打游击。不久,正式成立了崇义县游击队,古达培任队长,周炎任政委。随后,西河行委决定将崇义县游击队与上犹暴动队合编为崇犹游击队,古达培为队长,周炎任政委。随后西河行委决定将崇义县游击队与上犹暴动队合编为崇犹游击队,古达培为队长,周炎为政委。12月,崇犹游击队又改编为上(犹)崇(义)南(康)游击大队,古达培任大队长,周炎任政委。1931年2月,在红七军帮助下,上崇南游击大队改编为西河红色警卫营,由古达培任营长,周炎任政委。1931年11月,国民党军第三十四旅李自林营攻占营前圩。中共上犹中心县委命令西河红色警卫营哲死夺回营前圩,古达培率红色警卫营与敌人决战。古达培身先士卒,不幸牺牲。古达培牺牲后,全营化悲痛为力量,前仆后继,浴血街头,激战四小时,夺取营前圩。1932年,这支部队编入了红独十二师。为纪念古达培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104名茶滩籍烈士,崇义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横水镇大密村东北处的山坡上修建了大密革命烈土纪念塔。1988年3月对纪念塔进行了重修。纪念塔坐东北朝西南,由青砖、灰浆构筑,搭体由下而上内收。塔身呈四边形,底宽1.95米,高5.5米。南面青石碑楷书镌刻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古达培等104名茶滩籍烈士姓名。1992年10月,被列为崇义县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为崇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image.png

大密革命烈士纪念塔一一崇义县横水镇大密村



思顺革命烈士纪念塔


image.png

思顺革命烈士纪念塔--崇义县思顺乡思顺村虎形岭


        思顺革命烈土纪念塔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思顺村虎形岭顶。

    1928年2月,湖南省汝城、桂东两县年关暴动失利后,起义农军负责人何翊奎、钟碧楚、范卓等人,从桂东转移到崇义活动。发展思顺圩店老板何立楷为党员,成立思顺党小组。1931年2月24日崇义县委书记周泰侃率领工作人员到思顺,组织思顺区长江、竹坝、沿佑、三仙、山院、圩下等地农民,集合于思顺圩,成立暴动大队;同时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思顺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各乡成立党支部。1932年4月,红三军团在思顺大王洞建立后方总部和红三军团后方医院,5月,红三军团总指挥部移驻思顺。10月,国民党粵军“清剿”大王洞,为反抗敌人的“围剿”,思顺区委、区苏维埃政府组织民众积极支持红军,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汤昌桃以及汤昌栋、李祥汉等思顺籍县委机关干部都在斗争中英勇牺牲。为纪念汤昌桃等207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思顺籍革命烈士,崇义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在思顺乡思顺村虎形岭顶兴建了思顺革命烈士纪念塔。思顺革命烈土纪念塔坐西朝东,由青砖、灰浆构筑,塔身呈四边形。通高4.2米,基座为三级台阶底层边长4.08米,塔身边长1.05米、高3.07米,面积16.65平方米。2011年,县人民政府对纪念塔进行了重修,对塔体和台阶进行了粉刷,塔身四面镶嵌了碑刻,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西面刻有烈士英名录。

 


红军七烈士纪念碑


image.png

红军七烈士纪念碑一一崇义县麟潭乡独石村


       红军七烈士纪念碑位于赣州市崇义县麟潭乡独石村(鹅科)大屋组。

   1934年10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8日,红三、红八军团经横江、扬眉寺、长龙一线,占领崇义县城。后从崇义县城出发,分两路向湘南进军。10月30日,红八军团六十三团由茶滩经过埠至麟潭鹅科宿营。次日晨遭遇敌机袭击,有干部战士7人遇难。1988年,崇义籍中将黄志勇捐款在此立碑,以供后人瞻仰红军七烈士纪念碑坐北朝南,砖混结构,长方形基座,通高2.6米,宽1.95米,正面大理石碑阴刻志勇中将书写的碑文。2015年县政府对红军七烈士纪念碑进行了修缮,修筑了台阶,扩建了平台和护拦。年5月,被列为之县文物保护单位,20年被列为义具爱同主义教育地。



大王洞战斗七烈士墓


           大王洞战斗七烈士墓位于崇义县金坑乡金坑村大土坪。

        1932年9月底,上犹营前苏区失陷后,国民党粤军副师长莫希德到营前一带侦察,认为崇义大王洞乃是红军之后方据点,提出“若不根本攻破,则赣江两岸永无宁日”,于是把“清剿”重点转向崇义。9月29日,粤军余汉谋部决定派出“搜剿队”,并领崇义县铲共团随军办理“善后粤军师长李振球急调该师李振、彭霖生两团分別从营前和江口出发到达金坑附近。10月5日上午,李、彭两团分途进攻大王洞。红独十二营及医院特务连顽强抵抗,激战七小时,因寡不敌众,大王洞被敌占领。刘书格、游六英、刘书镜、杨福如、殷开连、欧金堂、游运平、汤昌辉、何建折、汤其理、汤昌等11名苏区干部从大王洞撤出后,游击到思顺新地

image.png

大王洞战斗七烈士墓一一崇义县金坑乡金坑村大土坪


         10月10日,住在新地村上新地陈屋刘光荣家的刘书榕等人,正准备与当地赤卫队连长陈国煌取得联系,继续往遂川方向转移,不料曾担任赤卫队中队长的刘光荣已投敌叛变,将11名苏区干部的居住地址和具体情况向国民党铲共团团长赖兆梯报告。当晚,在刘光荣引领下,赖兆梯率10余名团丁,趁刘书榕等人熟睡之机,闯入住房内,一顿砍杀,将刘书格、刘书镜、杨福如、殷开连、欧金堂、游运平、游六英等7人当场杀害,抢去步枪2支、子弹百余发以及観元衣服等物,其余4人负伤逃出,幸免于难。


image.png

大王洞战斗七烈士一一崇义县金坑乡金坑村大土坪


         1953年,刘书榕、刘书镜、杨福如、殷开连、欧金堂、游运平、游六英等7人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当地群众将七烈土遗体掩埋在崇义县思顺乡新地村上新地鬼岭山上。2013年12月,烈土后人请示有关部门后、将七烈土的遗骸从思顺乡新地村移至金坑乡金坑村下黄龙大土坪安葬。大王洞战斗七烈士长24米,宽3米,高1.2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正面有三门一拱,基背为拱形。两旁书有“英名垂青史,遗志育后人”的墓联。墓侧立一碑墙,上书刘书格等七烈土生平简介。



崇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崇义县革命烈土纪念塔位于赣州市崇义县城章源大道西侧的猪岭山上。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崇义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先后有1万多人参加红军、新四军和游击队,参加赤卫队、洗衣队和担架队等支前作战人员则达2.6万余人,其中1864人壮烈牺牲。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崇义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杰坝乡沙庙坳桶缸岭上建造了革命烈士纪念碑。1957年7月,因修建陡水水库,将革命烈土纪念塔迁到具城西部横水镇猪岭顶上,并将潘大洋、潘世铭、刘高市三位烈士遗也迁到猪岭顶上安葬。1967年改建为纪念塔,1978年、2008年、年先后3次进行了维修。

image.png

崇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一一崇义县城章源大道西侧的猪岭山


          崇义县革命烈土纪念塔用青砖、混凝土构筑,塔身呈四边形,塔基边长52米,宽35米,通高146米,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塔正面行书竖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塔座四面分别塑有毛泽东题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塔四周用石柱、石栏式纪念爆杆环绕成圆形,正中有八米宽水泥台阶,两旁用石柱栏杆护塔后側建有一堵红旗墙、墙后侧刻有“革命烈土纪念”,正面刻有全县1864名革命烈士英名。1992年10月、被列为崇义县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4月,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12月,被列为赣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image.png

崇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一一崇义县城章源大道西侧的猪岭山



Copyright © 2017-2019 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院  ICP备案:赣ICP备18002559号-2    技术支持:赣州网络公司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