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培训课程 红色讲堂 红色文创 苏区人物 联系我们
红色讲堂
中国共产党赣州历史
赣州党史大事记
赣南红色历史
苏区精神
长征精神
苏区故事
历史事件
红色中华
红色著作

“我就是共产党员”

浏览:次  更新:2019-08-17

  “你不就是想知道谁是共产党吗?我就是共产党!想要怎样,随便。”面对生死抉择,宁都籍早期共产党员王瑗用他年仅18岁的年轻生命,践行和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绝对忠诚的庄严承诺。

    面对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严峻形势,许许多多共产党人在生死考验面前,毅然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信仰,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崇高风范。宁都籍革命烈士王瑗,就是这样一位具有祟高信仰的共产党人。

    早在读书期间,王瑗就常到莲峰中学与连政公、赖奎轩等进步知识分子,交流国内外形势,探讨救国救民的道理。1927年1月,王瑗应邀参加中共宁都党小组扩大会议。会议指派王瑗协助领导学生运动。2月,宁都县青年干社在县城孔庙成立。王瑗广泛接触青年学生,联络进步知识分子。

   震惊全国的“赣州惨案”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白色恐怖重新笼罩宁都。此时,王瑗反其道而行之,决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经过革命斗争的考验和党组织的考察,1927年5月,王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王瑗和赖奎轩、连政公等组织莲峰中学百余名师生上街游行示威。王瑗站在街头讲演,历数国民党反动派的罪状。随着崇毅小学师生和革命群众的加入,游行队伍不断扩大。国民党宁都当局出动军警,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面对如此危急的形势,宁都县党组织决定,转入农村开展秘密斗争。遵照党的决定,王瑗离开县城返回家乡小布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王瑗回到家乡后,积极为革命培养骨干,壮大党的组织和革命队伍。他把一张马克思画像贴在家里,不厌其烦地向乡亲们宣传马克思的故事,告诉他们若要改变穷苦的命运,就必须按照马克思说的道理去做。除宣传进步思想外,王瑗还利用走亲访友的方式,联络穷苦农民和知识分子,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

   1927年底,王瑗在小布熊家祠召集穷苦农民开会,成立了小布农民协会,会场张贴了有关抗租、抗粮、抗税、严禁奸商的告示。他带头把家里的房产田租契约全部交给农会。至1928年七八月间,小布第十党支部和横照第十一党支部先后建立,王瑗、黄良万分别担任书记。同年10月,小布农民赤卫队建立,有队员60多名,王瑗兼任指导员。1929年2月15日,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四军进驻小布,并在大土楼村益高祠接见了王瑗等当地党组织负责人,指示他们要充分发动、依靠、武装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毛泽东还专门嘱咐红四军拨出600块银元给小布赤卫队,用于购买枪支弹药等武器。3月29日,王瑗在小布街上保甲祠墙上挂出赤卫队的牌子,门口插上赤卫队的红旗,带领赤卫队员和革命群众武装暴动。暴动队员们戴着红袖章边喊“打土豪、分田地”等口号,一边走到距小布20里外的杨依、白沙打土豪,没收土豪的粮食、衣服等并悉数分给穷苦农民。此后,暴动队伍还到木坑等地打土豪。他们每到一地,都引起了很大反响,唤醒和鼓舞了广大民众,推动了土地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然而,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吓坏了当地恶霸、土豪劣绅等反动势力。他们用重金收买流氓、地痞、赌棍、烟鬼、懒汉等社会不良分子,匆匆拼凑起一支民团,企图将新生的革命力量扼杀在摇篮里。

   4月29日,王瑗带领赤卫队到阳斋打土豪,机智地打败了一个豪绅地主武装团伙,缴获了30多支鸟枪。当晚,赤卫队回到小布保甲祠。王瑗安排好岗哨后,在保甲祠内休息。半夜时分,民团纠集两三百人和从宁都县城雇来一伙靖卫团成员,从三面包围小布圩镇,并越过岗哨,将保甲祠团团围住。顿时,踹门声、喊杀声、刀枪声四起,时不时有赤卫队员倒下。事发突然,情况十万火急,王瑗临危不乱,采取分路突围、分散敌人兵力的办法,沉着冷静地指挥赤卫队员拼死抵抗,奋力冲杀。终于,50多名赤卫队员冲出了保甲祠。

    为了减少伤亡,冲出重围的赤卫队员们向着圩外的崇山峻岭分散转移。王瑗隐蔽在徐公山墓子岭下的山谷里,承受着孤寂、饥饿担心的煎熬,尤其困扰他的是队员们的安危,以及怎样吸取经验教训继续战斗。想到这些,王瑗再也不想坐以待毙了。第二天深夜,为寻找队员、集中队伍,王瑗冒雨走岀深山。不幸的是,王瑗刚走出深山,就被敌人发现被捕了。

   民团队长黄凯生对王瑗得意忘形地说:“土匪,你也有今朝!”王瑗反唇相讥:“那平日里,你们欺善压良、夺地诈钱,恐吓百姓又算什么?”黄凯生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恼羞成怒的黄凯生又要王瑗说出小布的共产党、赤卫队和农会情况,王瑗断然地拒绝:“不晓得。”无计可施的黄凯生拍着桌子喊道:“不晓得,谁信?哼,你不让我们安乐,我就让你不得安乐。”王瑗坚定地回答:“你不就是想知道谁是共产党吗?我就是共产党!想要怎样,随便。

   1929年5月2日,敌人用封建时代的凌迟刑罚对王瑗行刑,手段令人发指、惨不忍睹。但是,王瑗没有屈服,对敌人说:“你们要记住,千千万万的穷苦人会为我报仇的。将来,你们也会有今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工农红军万岁”口号,慷慨就义。王瑗用年仅18岁的年轻生命,践行和诠释了对党绝对忠诚的庄严承诺。


(故事来源《永恒的初心—赣南苏区红色故事》)

Copyright © 2017-2019 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院  ICP备案:赣ICP备18002559号-2    技术支持:赣州网络公司

在线客服